【羊城晚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减,这家医院如何做到的?

2024-01-17

      “上次住院需要14天,这次只住5天就出院了!”一位刚刚进行了第二次手术的患者惊叹道。

      “涉及7个脏器部分切除,三个脏器吻合的手术出血量仅50毫升(三四个汤匙),甚至可以不出血,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一位累计做了近900台机器人手术的外科医生感慨道。

      手术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是患者,也是医生发自心底的愿望。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机器人手术助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让泌尿肿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3—5天。

 

image-20240117093018-2

 

      少插管、短禁食,手术管理更有“人情味”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于患者还有些陌生,顾名思义,它是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围手术期医疗措施为主要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为目的的诊疗理念,以及在该理念指导下的系统化诊疗模式。

      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文推进全国加速康复外科工作。中山一院起步较早,医院医疗管理团队及多个临床科室意识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先进性,积极在多个方面开展探索实践,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较多实践经验。

      “这次手术的体验比几年前那次好多了!除了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外,上次手术饿了整整3天,这次只是在术前很短的时间反复强调不能吃喝,其他时间都让我正常吃饭,也不怎么打针输液;上次还有插尿管、灌肠,又痛又尴尬,这次没有遭这些罪……”在中山一院进行了第二次外科手术的张伯惊叹道。他正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早些年,患者经常需要在术前插胃管、尿管,灌肠,术后放置多条引流管,但现在这些操作减少了许多。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陈创奇主任医师介绍,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这些措施通常没有让患者获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取消这些术前常规置管,也建议在术后尽量少地放置引流管。只有当手术医师团队讨论认为确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在手术室里面、在麻醉之后患者无知觉的情况下插尿管、在可视喉镜监视下置入胃管;机械灌肠也改为服用泻药。这样既免除了患者的疼痛与尴尬,也避免了胃管插到肺里、灌肠穿孔等风险。

      再以手术前禁食为例,早些年,护士常叮嘱患者:“明天手术,今晚8点后不能吃东西,10点后不能喝水。”患者常常需要挨饿到第二天下午才送手术室。中山一院护理部副主任兼手术室护士长龚凤球主任护师介绍:“现在我们对手术台作了精准的安排,病房护士可以查询手术台次和进度,较精确地估计手术时间;根据这个时间指导患者在术前2小时喝清流质饮料,术前6小时前吃淀粉类固体食物。如果前一台手术延迟,还会指导患者适当进食与喝水。”此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倡导术后早期喝水、进食,一般不用等“排气”。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尽量保持消化道的正常活动,有助于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输液、提高患者舒适度。

      此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倡导:更少的麻药,让患者不疼痛不呕吐;更多的关注,让患者睡得着睡得好;提供更多的途径,让患者能看病能换药……

 

image-20240117093043-3

 

      机器人助力,手术创伤更小让不敢想成为可能

      随着机器人手术的广泛开展,外科医生可以在最先进的平台实施最精准的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3.0时代,摄像与显示系统能提供放大10倍的裸眼3D视野,把器官上的病变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是开放式手术,我们用裸眼看,有些直径不到0.5毫米的小淋巴结仍可能被漏掉,但是放大后这些淋巴结就有2公分大小,就不会被漏掉了。这样可以确保根治手术时淋巴结清扫得更彻底,有利于病人长期生存。”中山一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殷晓煜教授解释,更不要说手术机器人的“眼”和“手”还可以360°旋转和270°屈曲,可以绕到器官背后去做手术,特别适合在狭小腹腔内完成肝胆胰腺手术。此外手术机器人还可以过滤掉医生的手抖,让手术切除更平稳、精准,对病人的创伤也更小。

      “我们用手术机器人做了250多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这个手术涉及7个脏器的切除,三个位置的吻合,中位出血量仅有50毫升,绝大部分手术无需输血,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殷晓煜教授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近900台,位居华南地区领先、全国前列地位。

      手术机器人的精细性让它在缝合上的优势尤为明显。中山一院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陈凌武教授对此感触很深。在过去,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要插着尿管3到4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带着尿管出院的,护理难度和生活不便程度可想而知。现在,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时,对尿道的缝合更加精准,患者手术后5到7天就可以拔掉尿管。“手术中,我们缝合好后,就可以向膀胱注入100毫升水,一点都不漏,说明缝合得严丝合缝,让我们有了早早拔掉尿管的底气。”

      据悉,中山一院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6台,是国内该类机器人最多的医院之一。医院还与美国加州大学在南沙院区联合共建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促进ERAS先进理念与手术机器人先进技术的推广,惠及更多国内患者。

      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教授表示,医院十分重视培养机器人手术专业人才,旨在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机器人手术师资团队,打造由学术机构主导、引领全球的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为机器人手术领域注入更多鲜活的力量,推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蓬勃发展。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杨洁 曾庆良 潘宏伟 梁嘉韵 章智琦

报道链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0643/52446008.html?isShare=true

报道日期:2024-01-16